木材市场谨防伪红木“傍”真红木【家具选购】
红木的价格正在飙升,吸引了很多“追涨杀跌”的投资者。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由于不少人缺乏红木知识,被一些不良厂商钻了空子,将一些并非红木的木材改成与红木相近的名字来蒙蔽消费者。
木材名称混乱 消费者难辨真伪
目前,红木市场各种木材的名称非常混乱,有商品名、拉丁学名、英文名称、还有大量的俗名、别名等,导致消费者分不清到底哪些木材才是真正的红木,往往上当受骗。
根据2000年正式实施的《红木》国家标准,红木包括8类,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,即紫檀木类、花梨木类、香枝木类、黑酸枝木类、红酸枝木类、乌木类、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。红木是指这8类木料的心材部分。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。
这一标准虽然明确了红木的树种范围,但这些专业领域的名词让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。据该标准第一起草人杨家驹透露,红木市场上“傍大款”的现象很普遍,为了混淆视听,故意将木质的名称都往“檀”、“梨”上靠。攀附紫檀的木材名称竞有38个之多,例如红檀、玉檀、铁檀、金檀、香檀、龙檀、古檀、柚檀等不一而足;攀附花梨的也不少,如将主产非洲的古夷苏木(Guibaurtia sp.)称为巴西花梨;有的二个同一名称木材竞不是同一个树种,另外,一些木材与花梨木、红酸枝、香枝木材质相似,这种相似性被不法商家所利用,在生产中使用那些材质、价格便宜的木材冒充红木制作家具及工艺品。杨家驹告诉记者,所谓的红檀其实是红铁木豆,颜色很好看,常被误当作红酸枝家具,但水分太大比较容易开裂;绿檀其实是维腊木;非洲紫檀是亚花梨类,不符合国家红木标准;而巴西花梨是产于非洲的古夷苏木,根本不算是红木。没有规范的名称,也就没有是非标准,没有标准任何人也无从辨别其真伪和优劣。
购买红木家具要看木材的拉丁名
植物(木材)的科学名称,是按照“双名法”的要求、用拉丁字母书写,并在国际上得到普遍承认的植物名称,又称为植物拉丁(学)名,常简称学名。植物学名的双名法,是指一个植物学名必须由“属名”加上“种加词”来构成。1753年,伟大的博物学家瑞典人林奈在发表《植物种志》时,就采用双名法,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。
1. 拉丁学名,天下通行
植物的名称,有俗名和学名之分。俗名随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异,可以有无数个。例如,阔叶黄檀树种的木材就有印度蔷薇木Indian rosewood ,西夏木Shisham(印度),索诺克凌Sonokeling(印尼)等商用名;中名则有黑酸枝、油酸枝、紫花梨、广叶紫檀等称谓,其实上述中外名称都是阔叶黄檀的俗称。阔叶黄檀,学名是Dalbergia latifolia Roxb。学名的第一个词Dalbergia是属名(黄檀属),犹如人的姓;第二个词latifolia 是种加词(含阔叶、宽叶、广叶之意),犹如人的名;第三部分Roxb是该学名命名人的姓(通常用缩写)。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,种加词则一律小写。为了简化,命名人常被省略。属名本身也可简化。当同属的几个种相继出现时,自第二个起,属名可以缩写,如黄檀属Dalbergia可简写为D.。
2. 木材流通,需用学名
在国际贸易中,使用学名尤为重要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使用商用名(俗称),通常应是产材国有明文规定的商品名,否则,既无学名,又无法定的商品名,也无作为凭证的实物样板,在交易中不出问题才怪呢!
另外,在木种鉴定中,常出现sp这样的缩写。如sp 是在种加词的位置,是说明该植物或木材只知其属,未明其(树)种,也可以理解为该属的某一种。例如,俗称“越香枝”的木材,因不明其树种名,故学名以Dalbergia sp表示。而复数的spp ,放在种加词的位置,如Dalbergia spp,则表示是该属(黄檀属)的若干种,甚至包括全属的树和木。
3. 红木标注,推用学名
在红木家具行业中,红木材质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最为关心的话题。随着《红木》国标的颁布实施,目前红木家具行业也采用了国标所规定的八类商品材名称(每类由若干树种组成),但同时也给企业自己带来了新的麻烦。在木材流通和家具销售过程中,企业通常都采用俗名或树种来确定木种,因为同类商品材中不同木种的木材价格可能相差甚远,如红酸枝类的奥氏黄檀(俗称缅甸酸枝或花酸枝)现市场价约2万元左右一吨,而交趾黄檀(俗称柬埔寨酸枝或大红酸枝)现市场价为5~6万元一吨,所以红木家具材质标注最好采取木种标注,即树种(中文名、拉丁名)及俗名。
- 标签: